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高校科研工作,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2022年昆明学院持续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加强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高,省级科技成果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应用研究特色彰显,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高,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完善有组织的科研制度体系
昆明学院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健全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有组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022年贯彻《昆明学院党委关于制定昆明学院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昆明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认真编制实施《“十四五”科学研究专项规划》,召开“昆明学院2022年科研工作会〞,表彰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系统安排部署学校科研工作。先后出台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特色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科研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科研诚信建设管理办法。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精准对接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产业,打破学科、学院、学校边界,有规划、有组织培育建设科研特色团队,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强化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协同创新,全力汇聚创新资源,强化战略攻坚能力。建立更高水平的校地校企创新体系,强化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特色科研团队、科技转移转化,为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整合资源,内外联动,推进科研平台、团队建设
2022年昆明学院持续推进原有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以“多交叉、小切口、更聚焦”的方式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培育与建设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着力打造优势特色的智能制造技术的新兴研究领域,新增获批云南(昆明)沈卫明智能制造技术院士工作站;整合校内外资源,新获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金属有机分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筹)”;突出关键技术研发运用,新增云南省教育厅新型畜禽疫苗及产业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校省级科研平台总数增加到了10个。同时,学校通过联合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林业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合作申报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强化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昆明学院着力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导,团队主体”的科研团队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与水平。2022年进一步强化错位发展理念,以特色科研团队为抓手,深入发掘现有科研基础的特点和亮点,培育和组建特色科研团队。大力加强科技对外合作、项目协同攻关,聚焦生态保护特别是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申报获批云南省教育厅云南高原湖泊-北美五大湖国际联合科技创新团队。
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科研奖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2年我校科研成果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286篇;拥有专利数9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项;出版著作13部,其中A类出版社出版3部。全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共166篇,核心作者统计共计101人,以昆明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文70篇,其中SCI一区论文共计4篇,2篇为一区Top期刊。北大中文核心论文60篇,被CSSCI收录10篇。根据ESI数据库检索,我校胡素娟老师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上发表的“Two-dimensional TiO2(001)nanosheets as an effective photo-assisted recyclable sensor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bisphenol A”,入围世界各学科前1%。我校杨海教授团队在超材料领域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同行专家们的认可和赞誉。
今年我校获4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文学艺术奖5项。其中余磊教授团队的“高抗病高产珠芽魔芋快繁制种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获奖数量和等级上,实现了昆明学院近年来在自然科学成果三大奖的历史性突破。“非活化烯烃自由基环化及溴催化官能团化合成吲哚类化合物研究”和“光能转换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质调控”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滇池‘四退三还’生态效益评估及效益提升对策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是自2013年学校获得自然科学奖后,时隔9年再次获得该类奖项。
应用研究特色彰显,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
我校科研工作不断强化服务社会意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学科积淀和专业特色,准确定位,建立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机制。先后与昆船、闻泰等头部企业,及高新区、晋宁区等园区和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对接地方经济良好氛围。2022年全校横向项目共立项76项,协议经费1110万,到账经费544万。其中有自然科学类项目协议经费100万以上、社会科学类项目协议经费为20万及以上的项目各2项。7项科技成果分别实现软件授权服务转让、发明专利所有权转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有权转让,转化金额合计22.78万元。各级党委、政府采纳决策咨询报告23篇,《在昆明自贸区推进中老铁路“一单制”改革的建议》、《关于支持开展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几点建议》等9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科技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