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学院网站!

【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机电工程学院:匠心智造 产教融合育机电应用创新人才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 20:28:18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现推出“昆明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专题,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84年,距今已有40年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应用型人才9400余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育人理念,将人才培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之中,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 发展战略的需要,培养具有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云南省特色专业、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云南省教育厅支持建设的新兴专业、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21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云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云南省智能物流装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实践平台,云南(昆明)沈卫明智能制造技术院士工作站和智能制造特色科研创新团队。注重和行业、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内动力等20余家先进制造企业共建了实践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必备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与昆明涛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成立了西南地区首个“CSWA”考试中心。

新工科背景下,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办学特色

(一)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底色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院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党建为引领,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双组长,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导,其他科室协同推进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党支部、专业学科—党小组、教研组”的三级责任体系,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培育的育人模式,将“立德树人、匠心铸魂”的大思政育人理念融入思想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各个环节。2024 年,学院4个党支部均被定级为“先进”党支部,学生第三党支部被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参加云南省首届“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展示活动”,获得昆明学院组织员组一等奖和云南省优秀奖。学院多名党员同志和基层党支部获得学校“两优一先”荣誉称号。

4C464

(二)以制造强国赋能课程思政 创新主渠道教学

学院围绕新工科思政教育方式创新,将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建设制造强国、工匠精神等主题引入课堂,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先后3次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促进课程思政与工科特色相融相促,实现“人人讲思政、门门有思政”。学院现建设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6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个,形成点-线-面全覆盖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三)产教融合、多元协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锚定云南省“3815”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需求,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纽带,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与企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实践实习教育基地,有效衔接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上联产业、中达专业、下接课业”的校企多元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4A8B8

(四)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改革专业教育实践环节,创新实践类竞赛学生100%参与,毕业设计课题100%来自企业实际。对“数字化制造实训”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改变传统实践方式,从产品功能构思创意、原理实现、模型设计、工艺编制、加工制造、标准件采购、装配调试到上台展示的全流程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五)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 创新服务格局

学院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云南省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面向省内智能装备制造、物流装备制造、烟草、医药等制造领域相关企业,重点围绕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工厂以及数字孪生等展开研究。


办学成效

(一)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立项1门,校级一流课程立项22门,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项。

(二)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

师资队伍中超60%的老师具有企业工程经历或工程项目开发经验。聘请国内一流高校教授12人、企业技术专家30余人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柔性引进云南省首席技师2人参与实践教学。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22人,占专任教师52%,有“云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云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在内的优良教学师资团队,有兴滇英才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昆明市突出贡献优秀教师1人。

(三)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与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内动力等20多家企业共建实验室和课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立项建设,与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建投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云南省智能物流装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与涛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平台。校企共建课程26门,共同开发教材4门。

(四)科技服务地方产业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0余项,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承担横向课题20余项,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

(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就业质量稳步增长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近5年学生参加各级A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30余项,省级奖励200余项,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20项(国家级8项,省级12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授权专利30余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明显提升,近5年,毕业生进入到南方电网、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内动力股份集团等制造领域相关企业,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为科研院校输送数十名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