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文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精辟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路径,做出了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对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时代特征,把准方向,把握规律,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南等地考察,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首先深刻揭示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地位。他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一旦应用到经济发展领域,将直接带来产业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强国建设,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破解绿色发展面临的难题,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深入学习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而且从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路径,对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方向。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出发,明确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他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针对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特点,他首先强调,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同时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打造标志性产业,培育良好发展环境,让新质生产力“长起来”“强起来”。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强调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昆明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担负着十分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做出新贡献。
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立投身强国建设、复兴伟业之志,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决心。要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紧密结合云南省、昆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次之,我们要立足综合性高校办学特点,发挥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优势,创新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科技创新。要充分挖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潜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在学科交叉中发现新的增长点,以学科建设引领科技创新,在凝练学科特色中,取得原创性的高科技成果。要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学科,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数字人文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我们要全面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紧扣“3815”战略和“六个春城”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大对化学化工、农业与生命科学、生物制药、绿色建筑建材、水资源保护、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学科的支持力度,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省、市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中,为完善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政治素质过硬、勇立时代潮头,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首先要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以优良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良好的自身形象感染、培养青年学生,激励学生立志成才。要紧密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全面开展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培训,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应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多渠道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引领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